
-
AI(人工智能):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2218亿美元。不再只是概念,而是进入全面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。重点从“大模型”走向“应用层”,谁能解决具体行业的痛点,谁就能收割红利。
-
低空经济:这是一个1.5万亿级别的全新市场。从无人机物流到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,背后是空域管理、导航通信、飞控系统等整个产业链的爆发,是高端制造的集大成者。
-
新能源储能:以江苏无锡一城为例,其规划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便超90亿元。全球能源转型的确定性,让储能不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“必选项”,核心在于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下降和安全性提升。
-
市场规模:是否具备千亿级以上的潜在空间?
-
政策强度:是短期喊话,还是持续出台实质性配套政策(如补贴、标准制定、示范区建设)?
-
技术成熟度:技术是否越过奇点,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?(例如,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突破、AI模型的推理成本大幅下降)
-
商业验证:头部企业的营收增速是否持续超过30%?是否有清晰的盈利模式?
-
营收增长率(Growth):连续3年≥20%是及格线,连续5年≥30% 才是优等生(如鼎盛时期的宁德时代)。关键看增速是否放缓,以及放缓的原因是否为行业周期性还是公司竞争力下降。
-
净利润现金含量(Cash is King):公式为“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÷ 净利润”。大于1 说明赚到的是真金白银,商品或服务供不应求;远小于1 则是危险的“纸面富贵”,可能意味着应收账款堆积,或者依靠补贴度日。
-
PEG比率(估值锚):市盈率(PE)÷ 未来3-5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(G)。PEG<1 通常被认为估值合理甚至低估,PEG>1.5 则需警惕泡沫(2000年思科泡沫时PEG高达3.5)。
-
战略是否聚焦:是热衷于追风口讲故事,还是深耕主业,不断加深护城河?
-
研发投入是否持续: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?是否持续投入面向未来的技术?
-
股权激励是否合理:激励计划是否与长期业绩(如3年以上的ROE、营收复合增速)挂钩,而非简单的股价涨幅?
-
陷阱一:估值泡沫——树不会长到天上去
-
陷阱二:技术迭代——我消灭你,与你无关
-
专利壁垒: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(是否为核心专利)。
-
研发投入强度:研发费用率是否持续高于15%?(参考华为、特斯拉)
-
生态构建:技术是否构成了难以替代的生态系统?(如苹果的iOS、英伟达的CUDA)
-
陷阱三:人性认知——为什么聪明人会死扛烂股?
-
行业前景(30分):政策支持 + 市场空间广阔 + 技术处于爆发期
-
财务健康(30分):营收、利润高增(>20%)+ 现金流充沛(含量>1)+ 负债率可控
-
估值安全(20分):PEG < 1.5 + 市盈率 < 行业均值1.2倍
-
管理层(20分):战略清晰聚焦 + 研发投入慷慨 + 激励措施合理
-
早期探索行业(如AI某些细分、低空经济):技术路线不确定,单个公司仓位不超过5%。
-
快速成长期行业(如新能源储能):格局初步清晰,核心龙头可配置5%-10%。
-
平衡配置:建议60% 核心成长股 + 30% 稳定价值股(如消费、公用事业) + 10% 现金。现金用于在市场恐慌下跌时,抄底你心仪的好公司。
-
多模态大模型应用:焦点从“训练”转向“推理”,谁能以更低成本实现商业化落地(如AI客服、编程助手、设计工具),谁将脱颖而出。
-
工业AI质检: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的刚需,正处于渗透率从1%到10%的黄金爆发期。
-
空域管理系统:相当于“空中的交通指挥系统”,是整个产业起飞的基础设施,确定性极高。
-
eVTOL核心零部件:飞控系统、高能量密度电池、轻量化材料等,享受核心价值环节。
-
成熟制程(28nm及以上):新能源汽车、物联网的需求爆发,让“不那么先进”的制程反而面临持续紧缺。
-
第三代半导体(碳化硅、氮化镓):新能源车、光伏、充电桩实现高效节能的关键材料,国产替代空间巨大。
-
避开那些“看起来便宜”的衰退行业,那是价值陷阱的坟墓。
-
警惕那些“估值飞天”却讲不出新故事的公司,那是泡沫破裂的前奏。
-
拥抱那些“政策、技术、业绩”三重逻辑共振的 true growth company,它们才是带你穿越波动、驶向未来的诺亚方舟。
获取更多深度内容

关注智股盈公众号

加入智股盈交流群